30多年来,在菌草生态治理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与示范,取得显著成效,为生态治理开辟了—条效果好、见效快、投入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新途径。
1989年,在福建省尤溪县孟板村,开始在河滩沙地种植菌草的探索,当年每公顷产鲜草150吨。
1993年,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连城县文亨乡严重水土流失区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当年土壤侵蚀量减少78%, 每公顷年土壤流失减少66.9吨,生态效益显著。
1997-2018年,在宁夏实施闽宁菌草技术扶贫项目的同时开展荒漠化地区发展菌草业的研究与示范。1997年在彭阳县、1998年在永宁县种植菌草并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2010年闽宁村荒漠化地种植巨菌草,每公顷鲜草达300吨。
2008年5月2日,中国和卢旺达政府签署中国援助卢旺达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协议,菌草治理水土流失列为两国技术合作的重点项目。2011-2016年在卢旺达(尼罗河上游)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的试验示范。结果种植巨菌草地的土壤流失量比种植传统作物玉米的土壤流失量减少97.05-99.06%、水流失量减少80-91.9%。
2010年-2018年,在福建长汀河田镇,宁夏永宁闽宁镇、中卫沙坡头,内蒙古阿拉善盟、乌海、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盟、海拉尔,西藏林芝,陕西延安、榆林,新疆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小拐乡、吐鲁番、阿拉尔市、昆玉市,青海贵德,河南灵宝,山西运城,贵州罗甸县等重度水土流失地,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沙治沙、石漠化、改良盐碱地的实验与示范均获得成功,并开始产业化应用。
2011年7月,科技部、西薪自治区和福建科技厅把发展菌草业列为援薪项目,在林芝地区开展菌草治理流沙试验,试验地处海拔3067米的高大流动沙丘上。2012年9月24日和2013年6月21日,西藏林芝地区组织专家对菌草治沙试验进行现场查定和评审,认为在流动沙丘上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 号,当年流动沙地被完全固定,效果非常明显。
2011年种植的绿洲1号到2016年9月份正常生产可多年生,且可作饲料;巨菌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作牛、羊等畜禽饲料,适口性好,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对我国湿润区的沙地治理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沙地的治理也有应用前景。
2012年3月,在福建长汀、连城开展种植菌草治理”崩岗“试验示范3个月即见成效,具有投入省、效果好、见效快的优势。种植巨菌草治理水土流失当年每公顷产鲜草372吨。
2013年4月21日,在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菌草防沙固沙试验,试验空气相对湿度最低时为5~8%, 5月18日至6月30日44天内,8级以上风沙7次。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定:5月17日在流动沙地上种植巨菌草100天后就把流沙固定,菌草防沙固沙不仅见效快、效果好、投入少、生态效益好,而且经济效益高,对我国荒漠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8月31日,2015年9月19日,二次专家鉴定结论是:菌草治沙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居领先地位。
2014年-2018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暖水乡砒砂岩区运用菌草等高线种植沟和菌草复合草篱等模式种植菌草治理砒砂岩,减缓了侵蚀沟的发育,还可用菌草养畜,对砒砂岩区的减水、减沙和生态修复开辟了砒砂岩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新途径。
2015年6月-2018年,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在黄河上游开展种植菌草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菌草产业发展的研究与示范获得初步成效。
1999年10月-2018年6月,中国科学院孙鸿烈院士、谢联辉院士、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等先后到国内外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基地考察指导,一致认为运用菌草治理生态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符合国家重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