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2. 中心动态
  3. 中心新闻
中心动态
福建与巴新东高地省的菌草情
发布时间:2018-11-16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图



11月14日,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到访前夕,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与《国民报》同时发表了习主席署名文章 《让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文中有这样一段话:18年前,我担任中国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我高兴地得知,这一项目持续运作至今,发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文章刊出后马上在东高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巴新东高地省省长彼得•努姆及东高地政府官员和人民对习主席的来访都非常激动,也对习主席记得与东高地结下的特殊情缘而倍感骄傲。

习近平主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欢迎来到极乐鸟的故乡

14日,东高地省省长彼得•努姆第一时间写下文章热烈欢迎习主席来到极乐鸟的故乡:“习主席的心真诚地关注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是东高地省以及高地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东高地省人民总是为习主席感到骄傲,他在中国、亚太和全世界的成功,也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我们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永远和中国福建省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我们的老百姓掌握了稻米种植和食用菌栽培技术”,“我们希望习主席的到访,能够进一步支持我们,使得菌草旱稻项目继续在东高地省开展并推广到巴新全国。正如习主席所说的——开启民心相交的新篇章。”他告诉作者:“作为一位年轻的省长,我有幸在今年6月与巴新农业部部长到访福建省,参加第16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与来自全球各国的代表们交流发展经验,并亲眼看到福建省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希望东高地省未来也能实现同样的发展。”

回溯18年前,2000年5月16日,应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邀请,巴新东高地省政府代表团访问福建,习近平与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建立友好省关系协议书》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实施为期五年的援助巴新项目。就是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福建省与东高地省共同努力,当地栽培出菌草菇,并结束了东高地省没有稻谷生产的历史。此后又连续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巨菌草的产量最高到853吨/公顷,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生物量的草本植物;二是在2003年农户大面积种植旱稻平均产量达到8.5吨/公顷,为当时已知的世界旱稻最高产量;三是旱稻宿根法栽培获得成功,创造了一次播种连续收割13次的纪录。项目的实施为东高地省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

福建东高地,菌草一家亲

13日,就在习主席署名文章发表的前一天,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北高卢卡菌草旱稻示范基地喜气洋洋,一场特殊的聚会“福建——东高地菌草一家亲”正在进行中,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带领的专家组与百余名来自东高地省各地的菌草乡亲朋友们汇聚一堂。

习主席要来访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东高地,大家提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庆祝并欢迎首位中国领导人来访巴新,特别是这位早就耳熟能详的“习省长”。

原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特地从首都赶来,他回忆起当年签约的情景,十分自豪:“与习近平省长共同签订两省结好协议书和福建援东高地菌草旱稻技术项目协议书,是我永生难忘的。我非常希望这次能有机会见到习主席。”

原巴新东高地省行政长官奥门内法先生谈起首次访问福建省的缘起:“1996年11月26日,我陪同时任省长伊瓦拉图先生一行5人专程到福建,因为1995年布莱恩到福州参加了首次菌草技术培训班回来后,十分激动地告诉我们说他发现了林教授,发现了菌草技术,一定要把林教授引进来。我们讨论许久,下定决心出资实施项目。那次访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邀请福建省代表团到东高地省来看一看,促进菌草技术落地。”

福建省首个代表团是1997年5月来到东高地省,那时候才了解这里是近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实施项目的难度很大。但是东高地的老百姓实在太贫困了,又太热情了。林占熺说:“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鲁法区人民夹道欢迎,抛洒的鲜花铺满了地面,让人感动。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既然来了,就没有理由不帮助当地老百姓,再者,越是困难就越有挑战。”

巴新东高地省鲁法区升起五星红旗

这次访问双方签署了菌草技术重演示范试验备忘录。1997年7月25日,6人专家组到东高地省实施项目,很快取得示范成功,实现东高地省菌菇栽培“零”的突破。这项发明技术在当地推开,还创下一项菌草菇之最——种出单丛重量15公斤的紫孢平菇。

林占熺回忆起当时艰苦的条件,没有电灯、电视和电话,天天跋山涉水去村里推广,自己差点因病丢了性命。同行的年轻人想家了,得搭卡车或区医院的车子去省城高卢卡,先到银行换一大袋硬币,找当地仅有的几个投币电话机,一人递硬币、一人塞硬币、一人拿话筒说话,一大袋硬币只能说两三分钟。听到这里,在坐的人都笑起来了。

“到1998年1月14日重演示范成功结束,鲁法区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庆祝,巴新总督、副总理和多位部长都来了。那是第一次在东高地省的土地上升起中国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到东高地?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女儿也带到这里工作?过去20年,我在东高地呆的时间比回自己家乡的时间还多。我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能够为国家做事,能够为穷人做事,能够通过自己发明的技术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我做为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和幸福。东高地省政府在菌草基地先后八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这样的朋友我不帮,还帮谁呢?”

中国福建省援巴新东高地省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基地(右一林占熺老师)

推广菌草旱稻技术的农户带头人考比现在已经年近古稀,他太激动了,拿着话筒几度哽咽,过了许久拭去泪水,动情地说:感谢福建农林大学!感谢福建!感谢中国!当年林教授住在我家里,搞旱稻试验,没想到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缔造历史,我感到非常自豪。我老了,但我的女儿会和林教授的女儿林冬梅一起,把我们开创的事业继续下去。我决定把25公顷土地捐献给项目、给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中心,希望能携手再次缔造旱稻种植的世界纪录!”

副行政长官伊那莫依告诉在座的人们:“东高地省政府已经决定划拨一块土地永久性地赠予福建省,用于建设福建专家们在东高地的家园!”人群一阵欢呼。

考比的女儿普莉希拉从小跟着父亲在林教授的指导下种旱稻,从澳大利亚大学毕业回来后又参加了当地的“菌草、旱稻技术培训班”。她到偏僻的乡村组织推广菌草旱稻技术,一见到林冬梅就抓紧时间讨教各种技术和推广问题。她的许多朋友感到好奇:你怎么和中国人合作呢?她很自豪地说:“中国专家平等地对待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信我们有能力自我发展。林教授当年住在我们家时,我根本没有想到那么有学问的大专家是这么平易近人,这么谦卑。他的心里永远装着别人,从没有想到自己。中国人能够到这里帮助我们摆脱贫困,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我们自己的人民工作呢?”

普莉希拉与林冬梅交谈

学生布莱恩夫妇带着小女儿来了,儿子小菌草参加学校考试,否则也要来见“菌草爷爷”。布莱恩现任中铁国际南太公司特聘顾问。巴新农畜业部、中铁国际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中巴农业产业园,在巴新东高地省、西高地省等地构建集“科技、种植、养殖、加工、生态能源、肥料”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园区,为援助项目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他谈起当年认定菌草为终生事业,百感交集:“从认识菌草、认识林教授的那天起,我的人生就与菌草紧紧相连。不管多么艰难,我从来没有放弃,我跟定林教授了!”

在盛大的传统MUMU仪式之后,东高地人正式为林冬梅命名“阿拉荑美 ”(Aratime)。这是当地的植物品种,传说当它生长旺盛时,将带来一个地区的兴旺发达,今天的命名仪式也预示着菌草旱稻技术产业化的成功。“我们的事业会蓬勃发展、代代相传!”

特殊的早餐会

15日早上,莫兹比港东高地省政府官员早餐会上,东高地省副行政长官伊内莫伊、计划厅、资源厅等主要官员以及布莱恩等人围坐一起,讨论起习主席的署名文章,兴奋不已。

18年来,通过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福建省援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项目的实施,当地人民学会了栽培菌菇、种植稻谷,逐渐摆脱对进口大米的依赖,东高地从不为人知的一个偏远高地省份成为巴新全国赫赫有名的鲁法菇和旱稻生产地,甚至通过项目平台与国际社会频繁沟通交流。

东高地的朋友们感慨万千:18年前,习近平主席作为福建省省长首要任务是发展福建的经济,遥远的巴新东高地省的发展并非是他的工作,但是他能够体会、感受到一个发展滞后地区的政府与人民对发展的渴望,不只是自己发展,也支持带动我们发展,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我们是极其幸运的,得到习主席这么一位卓越领导人的支持与帮助,他的访问为东高地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开启东高地菌草旱稻产业发展新篇章,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建设一个样板!

东高地省的老朋友们与福建农林大学专家组讨论后,一致赞成尽快共同出版一本中英文的书籍,记录福建东高地两省的友好情谊,讲述两省人民的友好故事。


专家组与东高地省老朋友们合影

高高的“林草”上,BUTUPA (极乐鸟)在欢唱。随着习主席的成功访问,中国和巴新两国的友谊将不断加深,福建省与东高地省的友好情谊将会代代相传!